6G来了!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本报记者华林“预计2030年后6G将在中国、欧洲、印度、日本、韩国、美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率先商用,到2040年全球6G连接数预计将超过50亿。” 11月13日,在2025年6G发展大会上,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大中华区总裁石瀚做出的预测,进一步明确了6G时代的轮廓。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智能全球互联,构建6G技术创新生态”。与会专家认为,6G将实现通信、感知、计算和智能的融合,成为未来十年关键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范围将从人、机、物拓展到智物,服务空间拓展到空、空、地一体化,最终实现“数字孪生万物智联”的愿景。设备与应用双更新“今年是6G标准化研究正式启动之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6G正处于加速技术创新、为产业指明方向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全球产学研利益相关者形成共识、密切合作。”终端创新是6G生态建设的基础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人工智能手机将引领取代智能手机的潮流,创新体验集成到操作系统(OS)中的大型最终模型所提供的能力将振兴万亿级产业。到 2028 年,预计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 54% 是人工智能智能手机。基于此,具有传感、记忆和规划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免提人工智能眼镜等外设的普及将会加速。邬贺铨表示,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XR)的深度融合将是6G的关键驱动力,鼓励用户从“观看视频”转向“输入视频”。在行业应用层面,6G使消费者(2C)和企业/行业(2B)协调发展。目前,手机公司20亿的投资几乎占到了三分之二,年营收增长了6%,成为了业务的增长点。 6G时代,机床代理、机器人代理等行业专用AI模块将占在20亿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高网络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性的需求将推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此外,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空中终端、直连移动卫星终端等多元化形态正在催生联联融合、空地互联等新应用。标准和频谱初步设计 频谱资源是6G发展的“基础”。与会专家指出,未来五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持续增长,中心城市的频率需求将大幅增加。 2027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将确定6G的关键频谱资源。基于此,频谱规划和标准制定成为6G发展的重要支撑。 6G是5G的增量升级。斯汉先生介绍了GSMA主张“两步走”战略。这将涉及创新,释放5G的全部潜力,构建强大的网络基础,然后利用原生AI网络、非地面网络等技术实现供需的协调增长。中国电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库闻表示,6G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标准的第一个版本不需要追求完美,但应该考虑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为迭代留出空间。他提出了终端创新、智能融合、星地融合三个主要方向,解决卫星网络部署、频率保障等短板,共同构建统一的国际标准。他呼吁全球合作实现这一目标。现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了“6G技术测试结果”张云明透露,我国已形成300多项6G关键技术储备,构建了“技术研究、实验验证、迭代优化”三位一体的研发体系。通过IMT-2030推进组(6G),国内外100多家单位联合起来联合创新,完成第一阶段技术测试。截至2025年11月,中国6G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40.3%。其中,北京已形成“1个综合集团+1个实验室+2个研发基地+2个产业基地”的合作格局,正在全力打造6G创新发展试验区,为6G商用和产业推进奠定坚实基础。本次会议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IMT-2030(6G)推进组共同主办,北京交通大学协办。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北京科技报12月13日)。女朋友)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