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南京大学20日宣布,南京大学医学院吴锡林教授领导的团队与国内多家机构合作,开发出一种纳米抗体组合,可有效、广泛地抑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的蜱虫疾病。他们计划明年在“螨病”流行时期进行临床研究。 20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转化医学》以封面文章发表相关成果。吴锡林介绍,“蜱病”是由伊达别班达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发热并伴有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每年的4月至9月是最大出现期。如果您在草地上或户外玩耍时不小心被蜱虫叮咬,您可以被感染。与免疫系统强大的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感染蜱虫疾病的风险更高。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该病的特效药物或疫苗。早在2016年,南京大学医学院吴志伟、吴西林团队就尝试从羊驼体内分离出第一代杜比万代兰病毒纳米抗体,并在小鼠模型中取得了初步成果。 “但戴维万代病毒有多种亚型,如何才能让抗体具有更广的谱和更高效的抑制能力?我们想出了‘鸡尾酒疗法’。”吴锡林告诉记者,研究人员用不同戴维万代病毒亚型的抗原依次免疫羊驼,并检测了多株高亲和力的纳米抗体。结构生物学研究表明,其中两种纳米抗体Nb261和Nb318可以分别阻断Davey Vanda病毒蛋白中的两个关键位置,从而有效地阻断Davey Vanda病毒蛋白中的两个关键位置。控制病毒感染过程。基于这一机制,研究团队设计了由Nb261和Nb318组成的纳米抗体“鸡尾酒”。在一项动物模型实验中,研究人员测试了 4 岁的雪貂来模拟 60 岁以上人群的免疫水平。结果显示,经过“鸡尾酒疗法”治疗后,感染戴维-范德病毒的雪貂没有一只死亡,体内的病毒量降至不可检测的水平,血小板和组织损伤指标明显改善。吴锡林表示,调查组已开始对Nb261和Nb318的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和扩增过程进行临床前研究,并计划在明年“蜱病”发病率高的时候开展临床研究。 “我们希望尽快研发出一种既能治疗又能预防‘蜱病’的药物。”吴志伟说。 (陈熙媛)
(点评人:王云海)
血凝胶纤维机器人:脑麻醉药“快递专家”
颅内脑肿瘤,特别是位于大脑深部或大脑重要功能区附近的肿瘤,一直是临床治疗的一大挑战。为了验证血凝胶纤维机器人在颅内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人员在18只小型猪中构建了脑胶质瘤模型,并将其分为三组:Blanco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未来,团队将进一步重点优化血凝胶纤维机器人的结构和运动控制精度……
[详情]
有机钙钛矿电池打破光电转换效率纪录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团队开发出新型有机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据权威认证,1平方有效面积内光电转换效率re厘米达到26.4%,创下同类设备的世界纪录。对于具体实现,研究人员首先将高性能有机子电池与顶层钙钛矿电池堆叠在一起,然后通过透明导电氧化物互连层将两者有机结合。这一成果不仅打破了有机钙钛矿电池的记录,而且…
[详情]
推出低温下精确控制量子比特的芯片
量子计算机要大规模应用于实践,关键是如何稳定、准确地控制大量量子比特。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硅芯片,可以在毫开尔文温度下控制自旋量子位。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控制系统设计得当,量子位就可以与晶体管芯片在不到1毫米的距离中共存,并且其量子态几乎保持不变。它一点也不被打扰。研究人员认为,这种低温电子平台形式不仅有助于量子计算,而且……
[详情]